Thursday, September 28, 2006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今天读诗歌经"氓"。这是一首弃妇诗。在丈夫"二三其德",将她抛弃之后,她悲愤的说: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耽,这里读chen2.指的是"沉溺于快乐",迷恋一个人。 说,这里读tuo1, 指的是解脱。 所以意思是,女孩儿呀,千万不要迷惑于男人。男人恋上女子,很容易就解脱。女子恋上男人,就很难解脱了。

虽然不一定这么绝对,但是我确实觉得这有一定道理。女生更容易痴心,男生更容易变心。所以这个"耽"呀,可千万不能随意,虽然有时"耽"的感觉也满好的。但是发现不行之后,就不要"耽"了。而是象"氓"这个女子说的: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过去的事情不再去想,算了吧,不必留恋。

Tuesday, September 26, 2006

淇奥:切磋琢磨与威仪

(I also talk about its relation with learning. If you have interest, read on :-))

今天早上读诗经,对"淇奥"这首印象比较深刻。刚读时,以为又是讲美男子的,所以和星星一起读的很高兴。后来再仔细读注,发现是赞颂卫武公的,赞颂他的品行,才学及威仪。此诗以绿竹起兴,后来又用切磋琢磨之玉来比喻。古代以竹和玉来喻君子。星星提醒我这首诗在《大学》中被引用过。所以有点糊涂长的威仪和做学问有啥关系。所以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还是真有学问的。

原诗第一段是这样的:
瞻彼淇奧(yu),绿竹猗猗(yi)。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xian4)兮,赫兮晅(xuan1)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an)兮!
本来的意思是说在那淇水的悠悠河边,绿竹清脆多姿。那个文采美好(匪,通斐)的君子,似经过切磋琢磨的美玉,多么的庄重威严,多么的光明磊落。那个有文采的君子啊,永远也不会把他遗忘 (谖)。

《大学》里是这样引用且解释的: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不同学者对切磋琢磨的解释不大相同。看过一篇很好的讲义后(http://www.sangnan.com/cgi-bin/topic.cgi?forum=14&topic=1862&show=0 第十三讲),从字意上讲(训诂)好象有以下解释:1。汉代学者郑康成的注解:切是对骨头说;磋是对象牙说;琢是对玉说;磨是对石头说。
2。 朱熹的注解:切是用刀来锯,琢是用椎子来雕凿,磋是用鑢钖来磋,磨是用沙石来研磨。所以“切磋”、“琢磨”表示治骨和治玉。要把骨和玉制成各种各样的器皿,先切,然后再磋;治玉呢,先琢,然后再磨。
3。南怀瑾:切、磋、琢、磨这四个东西讲的都是如何治玉的。玉是在石头里面的,所以先要用刀把石头锯开,拿出玉,这就是切。正如“和氏璧”故事里面一样。但通常把石头锯开之后,玉还附有很多碎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磋。接着就是把玉琢成我们所想要形状,这就是琢。最后的工序就是磨,也就是将琢好的玉抛光。

那么切磋琢磨是怎么引申到"道学"和"自修"的呢?朱熹认为“道学”指的是说话(道)和讲习讨论(学)。切磋,则指的是讨论学习。自修,是反省,克己之私欲。琢磨,就是象治玉一样琢磨。

讲义作者认为此说牵强。自修也不定就是闭门造车,不需讲习讨论吗。认为“道”字不是指"说",是指真心良知。向老师学习真心良知。他用南怀瑾对切磋琢磨的解释,说君子的修学就像治玉一样。用刀切石头取玉,就好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正心良知一样。"找到自己的真心良知,任何事情都依照真心去做,这就是琢。磨就是将玉器抛光,抛光后就能发光,发光就是教化的意思。君子就是“如琢如磨”自修而教化他人。当然由于因缘不一样,君子所显的像不一样,如释迦牟尼显佛身度化人,孔子显圣人身度化人。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就显何身,这就是如琢如磨。"

我觉得两种都通,看后人要如何应用了。讲义作者的解释很好。不过我对朱熹的解释更感兴趣。因为切磋与琢磨恰巧是学习的两种方式。是共同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结合。正如Garrison et al.(2000)中所讲的private world 和 shared world 的转换。切磋是discourse, 琢磨是reflection. 这样看来,现代教育理论早在我们老祖宗的诗歌里就有反映了!看来诗经是非学不可的了。

后面讲的恂慄威仪,就是指仪态威武。为什么会恂慄威仪呢?讲义作者解释"诚于中必定能够形于外", "人心存善念,气色就会好。我的解释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所以要多念好书,多做好事。老的时候多念童话,这样就可以青春不老了:-)。

而且只有威仪之态后,才可教化他人。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决定暂时不教课了。忙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内存不足,所以威仪不够。还是让自己更威仪之后,再去教化他人吧。
今天写了好长,该做的事情都没做。但是如果以后可以真的把自己象玉一样好好的切磋琢磨,让自己多些威仪,再长的漂亮一些,还算是干了一件正事吧 :-)

忘了讲一件好玩的事,在网上搜索时,发现和这首诗有关的趣事。一篇文章讲,《神雕侠侣》中爱慕过杨过的程英曾吹一首管箫曲给杨过,正是一曲「淇奧」。不过作者说,杨过并算不上威仪稳重,只能说是"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本诗第三段原文,指的是,善开玩笑,但不粗俗)。《神雕侠侣》的原文是这样的。
过了半晌,只听室外箫声幽咽,从窗中送了进来。杨过曾见她用玉箫与李莫愁动手,武功甚是不弱,不意这管箫吹将起来却也这麽好听。他在古墓之中,有时小龙女抚琴,他便伴在一旁,听她述说曲意,也算得粗解音律。这时辨出箫中吹的是“无射商”调子,却是一曲“淇奥”,这首琴曲温雅平和,杨过听过几遍,也并不喜爱。但听她吹的翻来覆去总是头上五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高或低,忽徐忽疾,始终是这五句的变化,却颇具缠绵之意。杨过知道这五句也出自“诗经”,是赞美一个男子像切蹉过的象牙那麽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麽和润。  杨过听了良久,不禁低声吟和:“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只吟得两句,突然箫声断绝。杨过一怔,暗悔唐突:“她吹箫是自舒其意,我出声低吟,显得明白了她的心思,那可太也无礼了。” (第十五回 东邪门人)

Sunday, September 24, 2006

秋高气爽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早上起来发现竟然停电了,而且昨夜也无暴风雨。莫名其妙。于是开车去学校。等红灯的时候,发现它在蓝天的衬托之下都分外好看,红的很清澈,很明朗。没看几眼书,就觉得饿了。所以一个人拿着Arby's的餐券跑去吃汉堡。因为只有11点,店里人很少。坐在阳光里高高兴兴的吃Curly Fries。然后给爸妈打电话。吃饱了,回来学校,网也都看了一圈了,该干正事了。

改良越南春卷


(暑期时记的,一并转过来)
竟然分外受欢迎,尤其是蘸料。被大家一抢而光。其实是因为在东方店没找到什么fish source, 愁着怎么自己鼓捣出来呢,结果忘了。都拿起春卷要走了,突然想起还没有蘸料,五分钟之内(根据上次的经验教训--蘸料不适合口味太重,应该清淡爽口才适合这种蔬菜春卷),边尝边兑,竟然兑出非常好吃的蘸料! 春卷里面的搭配也有所变化,记录如下:

蔬菜搭配:
1。 鸡蛋丝
2。 葱(用的是从自己园子里摘的葱)
3。 绿豆芽 (用沸水焯)
4。 Alfalfa sprout
5。 黄瓜丝
6。胡萝卜丝
7。香菜叶作装饰(也是从园子里摘的!)

蘸料
1. stew tomato 的汤汁
2。chinese orange 罐头的糖水
3。 Apple cider vinegar
4. 酱油
5。香油

看过的书

我看得书不多。我的记性不好。所以看过了又喜欢的书会看很多遍。我看书更像和书交朋友。从小到大记吧:

新诗潮:我第一本认真看的书却是一本这样难懂的书。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在爸爸办公室里看到了这本书。可能是哪个学生毕业走了忘记那走了。那是一本没有任何装潢的白皮书,只写着新诗潮,老木编选。当然第一篇便是那首“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我唯一能背诵的现代诗,不过现在也忘了一些。那时的我,坐在爸爸的办公室里反复捉摸这首诗和这本书。我想,我就要上中学了,也许慢慢就会懂了吧。所以我把它带到学校去了。后来这本书一直跟着我,到了大学还会捉摸其中一些诗歌。北岛,舒婷,顾城都是那时候了解的。 其实到现在还是一知半懂。很多女生喜欢舒婷的致橡树,我觉得那首诗满好听的,但是没有新诗潮的特色,不能从内心打动我。北岛对我来说又太沉重了。最喜欢的是顾城。喜欢他是从他那首“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字”开始的。那时我上初二。在圣诞节的傍晚和HY分享。我俩兴奋的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也因此成为挚友,直到现在。上大学的时候,受到过一份礼物,是顾城的两本书,英儿和墓床。仔细看过了,看得很郁闷。还是喜欢那个童话诗人的顾城。愿他现在可以平静了。感谢他的诗给我带来的灵感和快乐。

简爱:很多情节都看过很多遍, 从初二看到高中毕业。 还在本子上抄过。虽然有一段很经典的宣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我最喜欢看的是罗切斯特装成吉普赛人给大家算命那一段。最喜欢那句:“除了额头我看不出有什么对幸福的结局不利;……前额声称:理智稳坐着,握紧缰绳,决不会听任感情脱缰而跑,任其堕入荒谷。热情可以狂野地肆虐……欲望也可以想象出种种空幻的东西;但是判断力将在每一场争论中裁决,在每一个决议中投票。暴风、地震、大火可以过去,但是我将听从那解释良心命令的细微声音的指引。” 是不是很多觉得自己不够美的女生,都会希望自己像简爱那样坚强而且捍卫自己的尊严呢?

梦泪梦:作者李汉平。当时看得却很陶醉。也是在上初二吧。记得是从学校的小小的图书馆里借的。主人公叫百凌。好像还有一个拉小提琴的人。后来可能受了这个影响,还很喜欢妹妹的小提琴老师。那时拿着书,天已经有些凉了,一个人坐在操场边上的一颗大树下,一边看,一边抄一些字句在我的小本本上。

席慕容的诗歌。看过很多。最喜欢的一本是时光九篇。是上高中后开始看得吧。最动人的是那篇“夏夜的传说”。当然那首“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一个人,请你, 请你,一定要温柔的对待他”也很清凉, 很让人久久不忘。

三毛的散文。虽然高中的时候大家传得很多。但是我却是在高考前夕才认真的看的。那时坐在大学的教学楼前背历史,无聊了就看三毛。可能也是那时开始向往去遥远的地方吧。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本书写得很平静。是在上高中的一个暑假,给姥爷看房子的时候看的。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只有上高中的我会对这样一本如此平声静气的一本书如此动容。故事忘了很多了。但一想起来就会感到心灵的平静。记得后来读研的时候,在心情不能平复的时候,找到了这本书,还抄写过一两段。那时也真巧,小T突然提起这本书,很是惊奇还有人记着这样一本书。后来看书才知道这是一句禅语: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柔美的爱情,台湾女诗人十四家:高中那时突然诗歌盛行,一下很多诗人出来了。记得还有汪国真。可我好像不太满足了。觉得没有人能超越新诗潮。于是去找一些不同的诗来读。在图书馆里找到了这本书。还很是喜欢的。很多记不住了。还记得有一首很美的诗,叫做“阡陌”。但也记不太清楚了。

单首诗:那时喜欢的还有一些单首的诗歌,比如朗费罗的人生颂王蒙的青春之歌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喜欢的诗人还有纪伯伦泰戈尔

宋词赏析。那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关于宋词的书。好像是爸爸给我的。不仅解释的很清楚,而且注本身也写的很美。可惜在住校时丢了。还是那里的第一首词记得最清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读者文摘。从上中学时就喜欢看。那时还写了一篇作文想象自己20年后的情景。其中就有一段写自己每天下班后还是会从同一个报亭里买读者文摘,已经买了20年了。确实是买了很多年了。每次搬家都舍不得扔掉。后来慢慢其他的杂志多了,又离开家了,也就不买了,而且开始从俗,买一些什么女友,时尚之类的杂志来看了。今年暑假,小姨来这里,带来了两本读者,感觉很亲切。

还看过也喜欢一些书,但是不是没看懂,就是忘记了。比如,拜伦诗选人类的故事宽容,等等。那时喜欢三联书店的书。

上大学后,社会活动多了,看书少了。那时看过几本书:围城文化苦旅等等。喜欢围城,但不会经常去想这本书。那时最喜欢看的是两个人的书:张爱玲的书买了全套, 一本一本的看, 散文和小说都喜欢。一切起源于在报社时,听另一个学校的学生提起那篇“倾城之恋”, 所以找来看。 喜欢她的色彩。在无奈的时候看她的书,好像是以毒攻毒,用无奈来消解无奈,心也能平静下来。另外一个是张晓风。她的那本从你美丽的流域读过很多遍,后来去上海时,唯一带的一本课外书便是这本。来美国时想,看看新的东西吧,所以没带上这个老朋友。

来美国后读的中文书就更少了。有人回国带了一本池莉的小说。那时每晚看一篇, 而且看过必哭,也不记得是为什么哭了。好像很享受那样的一个过程。哭过后就很舒服地睡觉了。不过看过就忘了。几年前的一个暑假,偶读张小娴的那本流浪的面包树,一下很喜欢。最喜欢她描写柚子凉面,和什么樱桃酱烤乳鸽,什么清苹果冰激凌。。。当然还有那关于度人者的理论,和那句:“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一天蓦然回首,原来已经飞渡千山。” 后来特意找了一些她的书来读,包括荷包里的单人床, 。。。。发现很多人喜欢她的风格。但是却都不太打动我。记得的只有她的柚子凉面。

现在开始读网上的连载小说了。以后再总结。还有一些吧,写累了。 我想这些是在我记忆最深处的吧,反而可以一下想起来。

落户Blogger

在MSN的blog实在不太好用,又加上好友抱怨字体太小,终于决定把个人blog也搬来这里。这样也更方便维护论文blog. 会把原来MSN的一些blog选一些到这里。然后以后就在这里了。我太爱搬家了。连blog也喜欢搬来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