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lso talk about its relation with learning. If you have interest, read on :-))
今天早上读诗经,对"淇奥"这首印象比较深刻。刚读时,以为又是讲美男子的,所以和星星一起读的很高兴。后来再仔细读注,发现是赞颂卫武公的,赞颂他的品行,才学及威仪。此诗以绿竹起兴,后来又用切磋琢磨之玉来比喻。古代以竹和玉来喻君子。星星提醒我这首诗在《大学》中被引用过。所以有点糊涂长的威仪和做学问有啥关系。所以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还是真有学问的。
原诗第一段是这样的:
瞻彼淇奧(yu),绿竹猗猗(yi)。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xian4)兮,赫兮晅(xuan1)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an)兮!
本来的意思是说在那淇水的悠悠河边,绿竹清脆多姿。那个文采美好(匪,通斐)的君子,似经过切磋琢磨的美玉,多么的庄重威严,多么的光明磊落。那个有文采的君子啊,永远也不会把他遗忘 (谖)。
《大学》里是这样引用且解释的: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不同学者对切磋琢磨的解释不大相同。看过一篇很好的讲义后(http://www.sangnan.com/cgi-bin/topic.cgi?forum=14&topic=1862&show=0 第十三讲),从字意上讲(训诂)好象有以下解释:1。汉代学者郑康成的注解:切是对骨头说;磋是对象牙说;琢是对玉说;磨是对石头说。
2。 朱熹的注解:切是用刀来锯,琢是用椎子来雕凿,磋是用鑢钖来磋,磨是用沙石来研磨。所以“切磋”、“琢磨”表示治骨和治玉。要把骨和玉制成各种各样的器皿,先切,然后再磋;治玉呢,先琢,然后再磨。
3。南怀瑾:切、磋、琢、磨这四个东西讲的都是如何治玉的。玉是在石头里面的,所以先要用刀把石头锯开,拿出玉,这就是切。正如“和氏璧”故事里面一样。但通常把石头锯开之后,玉还附有很多碎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磋。接着就是把玉琢成我们所想要形状,这就是琢。最后的工序就是磨,也就是将琢好的玉抛光。
那么切磋琢磨是怎么引申到"道学"和"自修"的呢?朱熹认为“道学”指的是说话(道)和讲习讨论(学)。切磋,则指的是讨论学习。自修,是反省,克己之私欲。琢磨,就是象治玉一样琢磨。
讲义作者认为此说牵强。自修也不定就是闭门造车,不需讲习讨论吗。认为“道”字不是指"说",是指真心良知。向老师学习真心良知。他用南怀瑾对切磋琢磨的解释,说君子的修学就像治玉一样。用刀切石头取玉,就好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正心良知一样。"找到自己的真心良知,任何事情都依照真心去做,这就是琢。磨就是将玉器抛光,抛光后就能发光,发光就是教化的意思。君子就是“如琢如磨”自修而教化他人。当然由于因缘不一样,君子所显的像不一样,如释迦牟尼显佛身度化人,孔子显圣人身度化人。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就显何身,这就是如琢如磨。"
我觉得两种都通,看后人要如何应用了。讲义作者的解释很好。不过我对朱熹的解释更感兴趣。因为切磋与琢磨恰巧是学习的两种方式。是共同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结合。正如Garrison et al.(2000)中所讲的private world 和 shared world 的转换。切磋是discourse, 琢磨是reflection. 这样看来,现代教育理论早在我们老祖宗的诗歌里就有反映了!看来诗经是非学不可的了。
后面讲的恂慄威仪,就是指仪态威武。为什么会恂慄威仪呢?讲义作者解释"诚于中必定能够形于外", "人心存善念,气色就会好。我的解释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所以要多念好书,多做好事。老的时候多念童话,这样就可以青春不老了:-)。
而且只有威仪之态后,才可教化他人。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决定暂时不教课了。忙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内存不足,所以威仪不够。还是让自己更威仪之后,再去教化他人吧。
今天写了好长,该做的事情都没做。但是如果以后可以真的把自己象玉一样好好的切磋琢磨,让自己多些威仪,再长的漂亮一些,还算是干了一件正事吧 :-)
忘了讲一件好玩的事,在网上搜索时,发现和这首诗有关的趣事。一篇文章讲,《神雕侠侣》中爱慕过杨过的程英曾吹一首管箫曲给杨过,正是一曲「淇奧」。不过作者说,杨过并算不上威仪稳重,只能说是"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本诗第三段原文,指的是,善开玩笑,但不粗俗)。《神雕侠侣》的原文是这样的。
过了半晌,只听室外箫声幽咽,从窗中送了进来。杨过曾见她用玉箫与李莫愁动手,武功甚是不弱,不意这管箫吹将起来却也这麽好听。他在古墓之中,有时小龙女抚琴,他便伴在一旁,听她述说曲意,也算得粗解音律。这时辨出箫中吹的是“无射商”调子,却是一曲“淇奥”,这首琴曲温雅平和,杨过听过几遍,也并不喜爱。但听她吹的翻来覆去总是头上五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高或低,忽徐忽疾,始终是这五句的变化,却颇具缠绵之意。杨过知道这五句也出自“诗经”,是赞美一个男子像切蹉过的象牙那麽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麽和润。 杨过听了良久,不禁低声吟和:“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只吟得两句,突然箫声断绝。杨过一怔,暗悔唐突:“她吹箫是自舒其意,我出声低吟,显得明白了她的心思,那可太也无礼了。” (第十五回 东邪门人)
不知道写什么标题
5 years ago
1 comment:
xj, 你可以去做文学研究了:)
不过你的研究很有意思
Post a Comment